ATOS电磁阀技术特点和安装使用
ATOS电磁阀适应无腐蚀性场合的水类介质。作为介质的截断和开启之用,不可以作为调节流量之用。其结构采用三维偏心原理设计,使密封面的空间运动轨迹达到理想化状态,密封面之间无摩擦、无干涉,阀板密封圈采用硬软密封兼容的多层次结构,从而使蝶阀的密封性、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耐磨性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阀门主要材质采用球墨铸铁,机械好,耐大气腐蚀性好。防腐处理均为表面抛丸之后进行环氧树脂喷涂并加热固化,涂层附着牢固耐磨性好,无毒。传动装置采用优良的部分回转电动执行机构或多回转电动执行机构加二蜗轮减速结构,蜗轮箱内置限位装置,开关操作灵活可靠。电动执行器可选用普通型、整体型、智能型等多种组合,适宜于各种应用场合。
密封材料为橡胶、聚四氟乙烯等。由于结构特征的限制,不适应耐高温、高压及耐腐蚀、抗磨损等。现有种比较的蝶阀是三偏心金属硬密封蝶阀,阀体和阀座为连体构件,阀座密封表面层堆焊耐温、耐蚀合金材料。多层软叠式密封圈固定在阀板上,这种蝶阀与传统蝶阀相比具有耐高温,操作轻便,启闭无磨擦,关闭时随着传动机构的力矩增大来补偿密封,提高了蝶阀的密封及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但是,这种蝶阀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ATOS电磁阀由于多层软硬叠式密封圈固定在阀板上,当阀板常开状态时介质对其密封面形成正面冲刷,金属片夹层中的软密封带受冲刷后,直接影响密封。
二、ATOS电磁阀受结构条件的限制该结构不适应做通径DN200以下阀门,原因是阀板整体结构太厚,流阻大。
三、ATOS电磁阀阀板的密封面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是靠传动装置的力矩使阀板压向阀座。正流状态时,介质压力越高密封挤压越紧。当流道介质逆流时随着介质压力的增大阀板与阀座之间的单位正压力小于介质压强时,密封开始泄漏。
ATOS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提供种零泄漏、启闭灵活、使用寿命长、耐高温、高压、耐腐蚀、抗磨损适用范围广的高三偏心双向硬密封蝶阀。
ATOS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密封圈由软性T形密封环两侧多层不锈钢片组成。阀板与阀座的密封面为斜圆锥结构,在阀板斜圆锥表面堆焊耐温、耐蚀合金材料;固定在调节环压板之间的弹簧与压板上调节螺栓装配起的结构。这种结构地补偿了轴套与阀体之间的公差带及阀杆在介质压力下的弹性变形,解决了阀门在双向互换的介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密封问题。
采用软性T型两侧多层不锈钢片组成密封圈,具有金属硬密封和软密封的双重优点,无论在低温和高温情况下,均具有零渗漏的密封。
试验证明池正流状态(介质流动方向与蝶板转动方向相同)时,密封面的压力是传动装置的力矩和介质压力对阀板的作用产生的。正向介质压力增大时阀板斜圆锥表面与阀座密封面挤压越紧,密封效果越好。
当逆流状态时,阀板与阀座之间的密封靠驱动装置的力矩使阀板压向阀座。随着反向介质压力的增大,阀板与阀座之间的单位正压力小于介质压强时,调节环的弹簧在 受载后所储存的变形能补偿阀板与阀座密封面的紧压力起到自动补偿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像现有的技术那样,在阀板上安装软硬多层密封圈,而是直接安装在阀 体上,在压板和阀座中间增设调节环是十分理想的双向硬密封方式。它将可取代闸阀、截止阀及球形阀。
杭州精石阀门调节阀有10余年,对调节阀的使用工况、使用寿命、阀门的结构形式有着深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杭州精石阀门有限公司相信多年的对调节阀的经验的累计,会会更多、更精的调节阀,来满足各种工况的使用。
ATOS电磁阀其主要特点如下:
开启力矩小,灵活方便,省力节能,
三维偏心结构,使蝶板越关越紧,密封可靠,达到无泄露,
耐压值高、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主要外形、安装尺寸:
见产品小样图和产品样本。
水等非腐蚀性液体
a. 本阀须保管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
b. 本阀保管存放期间,应处于关闭状态,两端法兰应封闭。
4.2 安装
本阀可装于任何位置,但须注意检修和操作方便。
安装前,必须仔细核对阀门标志和铭牌是否与工况要求相符。
安装本阀应清洗内腔和密封面,检查密封面、螺栓连接、填料压紧、阀杆旋转是否自如等情况。
手轮及传动机构不允许作起吊用。
安装时,应均匀对称拧紧连接螺栓。
安装后,阀门须全开进行管道吹扫和系统压力试验。
4.3 使用
本阀使用工况必须与铭牌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相符。
开关阀门时,以限位点作为全开标志,强行扭转会导致损坏。
本阀靠电动执行器使阀门启闭,也可以手动机构在紧急情况下(或调试状态)进行操作。
电动执行器的使用维护说明详见电动执行器使用维护说明书。
4.4检查
阀门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如下项目,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紧固件是否被均匀坚固。
填料是否被严重磨损(停车检修)。
驱动是否轻便、灵活。
密封面是否被损坏或严重磨损(停车检修)。
壳体是否被严重腐蚀或磨损,导致壳体明显变薄,甚出现渗漏,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应报废(停车检修)。
阀门检修装配后,必须按相应标准进行压力试验,每次检修后应做好情况记录,以备考查。
4.5 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消除方法